嘉宾:马亮、孟天广
地点:北京
摘要:2018年10月,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系副教授马亮,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政治学系副教授孟天广接受人民网专访。
  •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行政管理系副教授马亮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行政管理系副教授马亮
  •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
政治学系副教授孟天广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
    政治学系副教授孟天广
  •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行政管理系副教授马亮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行政管理系副教授马亮
  •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
政治学系副教授孟天广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
    政治学系副教授孟天广
  • 嘉宾合影嘉宾合影
  • 嘉宾与主持人在人民网演播室嘉宾与主持人在人民网演播室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行政管理系副教授马亮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行政管理系副教授马亮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
政治学系副教授孟天广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
政治学系副教授孟天广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行政管理系副教授马亮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行政管理系副教授马亮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
政治学系副教授孟天广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
政治学系副教授孟天广
嘉宾合影嘉宾合影
嘉宾与主持人在人民网演播室嘉宾与主持人在人民网演播室

精选对话

问:

当前我国重视网信工作、“互联网+”群众路线工作的目标是什么?这项工作难点在哪儿?

答:

现在是全民上网时代,只要有一部智能手机就可以上网,而且网络也是我们去接触世界的主要窗口。在这样的背景下,网络这个前沿阵地不去抓住的话,就很难去拉近与老百姓的距离并解决老百姓的问题。这也就是为什么各级政府在强调“互联网+政务服务”或者“互联网+”一系列的活动和工作。原来一些业务通过网上去办理,原来想不到的一些服务通过网络去实现。以前办一个事情需要到政府的办事大厅去办理,现在网上留条言或者鼠标一点就实现了,而且回复速度是非常快的。通过这样一些方式,让政府和民众的距离进一步拉近。“互联网+”群众路线工作的一个很重要的目标就是能够通过互联网实现一定意义上老百姓和政府的无缝对接。
以《地方领导留言板》为例,在12年发展过程当中,最关键的一个难点就是要把握住一个度。作为媒体,是政府和民众之间的一个桥梁,要既不越位,也不缺位,这是比较难把握的。对于“不越位”,实际解决问题的是各级党政部门,媒体是一个传声筒或者是一个信息枢纽,更多地是要发挥信息汇聚的作用,这时候要不越位,守住媒体的定位。因为除了媒体这样的平台以外,老百姓还有信访、热线等很多渠道去反映问题。而媒体如何在“互联网+”群众路线工作做到“不缺位”呢?要更好地发挥媒体平台的吸纳作用,让老百姓更理性地来这个平台发声和互动,而不是无序化或者采取其他的方式。

问:

现在网上群众工作是不是也在经历大数据的时代?在这个阶段网上群众工作的难点在什么地方?

答:

从体量、数据利用、数据开发等三个角度来看,当前已进入了网上群众路线工作的大数据时代。
相关的难点有三方面,应主动去适应:
第一个困难是当前的舆论环境。由于现在舆论环境中,不仅有官方媒体,还有用户量和流量都比较大的民间新媒体,这个时候,官方媒体怎么去更好地树立公信力和很好的形象,通过及时的民意汲取和回应,去构建比较权威同时又比较及时回应的形象,这是一个挑战。需要通过工作创新去实现这样的挑战。
第二个困难和挑战在数据融合。一些跨区域或者跨部门、跨层级数据整合的问题,有必要通过建立数据库,整合性分析全国的网络问政和网络理政的进展,推动全国联盟的形成。大数据时代,一个很重要的特征就是数据融合,如果各做各的,效果体现不出来,会浪费资源,重复性建设。
第三个困难在于业务部门的媒介素养。媒体是一个传声筒,通过建立网上群众工作平台,去驱动地方建立一些回应的部门。但回应的部门往往并不是具体的业务部门,具体解决问题还需要业务部门来配合。但是业务部门没有在网络时代回应的技巧、能力或者素养,所以需要通过培训,或分享先进经验,来提升地方网上群众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问:

在您看来,当前网上群众工作处在什么阶段?您对网上群众工作的未来发展有什么愿景,有更好的蓝图规划吗?

答:

“现在我们可能处于2.0这个阶段。”马亮表示,较之从前,现在互动的方式、相关信息的获取和筛查,以及任务的分派都有了很大的变化和进步,“部门之间已经有信息共享和联动的方式。”
马亮认为,到3.0阶段时,群众可以通过更便捷和移动化的形式通过某些平台进行发声,“而且你可以很清楚地知道留言或者反馈,进入到哪个阶段,就像你去查物流一样,知道它在哪个阶段,以及是怎样的处理方式。甚至知道跟你同样诉求的人有多少,包括你们可以怎么去共同推动它的发展。”政府部门可以“更好地去定位,包括识别群众的需求”,回复的速度和质量都会有更近一步的提升。随着媒体融合、技术升级,群众和政府不仅可以通过文字、图片进行交流,还可以实现视频这种面对面直接的交流。
孟天广认为,3.0阶段还具有两个趋势:一个趋势是线上线下融合。3.0阶段的一个重要特征是移动互联网的广泛使用。通过线上线下的联动,把网络问政的回复落到实处,解决切实问题。另一个趋势,是基于网络问政或者网络理政数据的整合,推动政府的智能化建设,也就是智慧政府的建设,提升政府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从根本上提升党和政府的执政本领。“现在智慧政府的建设是全球一个普遍的趋势,也是新科技带来的红利,我们应该使用这样的红利,不只包括新技术的引入,也包括制度上要重视,立法、政策调整、政策议程设置等环节能够充分利用这样的平台所搜集的数据去反映民意和吸纳民意”。

问:

有人说,民意不是没有表达出来,而是政府和老百姓在对接过程当中的驱动力不足,而权威媒体在带来社会影响力 的同时,也会给地方政府带来一些压力。这种现象怎样去理解,如何更好地处理民众、政府、媒体三者之间的关系?

答:

现在社会上出现这样一种现象:去一个部门办事,办得不好直接投诉,可能没有效果。但是如果去曝光,比如在微博上发一条消息,通过社交媒体去放大,使大家很关心这个问题,这就会形成很强的舆论压力。往往是媒体发酵,形成一个媒体事件、舆论事件之后,政府不得不去回应,政府可能更多的是在“救火”。这个时候很多人也有这个心理:通过正式的渠道、理性化的方式去解决问题不行,只能通过无序化的、群体性手段来解决,把它放大甚至恶意扭曲。我觉得这是一种恶性循环的现象。如何把“恶性循环”变为“良性循环”,我认为媒体、政府和民众都有可以做的方面。
政府部门首先要转变观念,如果不去预先考虑,包括积极主动地去率先解决问题的话,可能就会发酵、恶化,最后形成不可收场局面。对政府来讲是双输的结局。
媒体相当于一个“中介”,要发挥好信息过滤的作用,包括及时的辟谣、及时的终止或者调整事态的发展,或者通过一个理性的方式来推动老百姓去发声。
对于老百姓来讲,有时候也是病急乱投医,会使用所有的渠道,这时候也会让政府感觉到有压力,最后让问题朝着一个大家都不希望发展的方向去发展。所以建议群众要理性看待,特别是很好利用这些平台,而不是说以无序化的方式去参与。

责任编辑:乐意 冉旭